雖然我是天主教徒,但是我總相信天地間信仰有其緣分,萬流歸一宗,每個人選擇適合他的信仰方式皈依,都是很好的。在法師的分享中有許多話,若是放在生活中細細品味,並且能確實去做,真是受用無窮,以下是我真實的體驗心得:
一、 佛法存乎一心,而轉念可以改變心情
萬法為「心」造,所以要調整心,在日常生活中,人所處的環境是自己的選擇和營造,就像我選擇在一個小而美的教會學校教書一樣,因為我喜歡這樣的學習環境,校園優雅清靜,重視全人教育,不僅老師們積極教導學生知識,也非常重視生活教育,但是畢竟那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,避免不了有人事的紛爭,所以外在的環境並沒有改變,而內在心靈卻因為想法的轉變而有了不同;我在學校裡不只是擔任教職同時也兼任行政工作,有一年因為人事調動,辦公室裡換了主管和兩個幹事,原本合作無間一團和諧的工作環境氛圍遂起了變化,可能是理念和思考模式的不同,也許是主管尚未瞭解和熟悉業務,因此在上下流程的處理上往往出現衝突和溝通不良的現象,主管對下屬大呼小叫的提出要求和質疑,下屬也也對主管就產生不信任感,新幹事辦事不力,又時常質疑業務範圍,流言四竄,大家心裡都不舒坦,後來我和其中兩個幹事相互勉勵,雖然工作繁重,但是既然天主認為我們背得起重軛,就開心的盡力而為,彼此相互協助,把別人不好的言語和回應,轉換個念頭,當作在修行,也要感謝他們給我們磨練學習做的更好的機會,不只嘴巴說說,也要打從內在滿心歡喜的接受,感恩讓我們多做多學習,修養能更好,得空也將網路得來的好文章或e-mail相傳分享,有時一起吃些好料理和點心,多一些關懷的語言和行動,很奇妙的工作內容沒變,但是氣氛融洽許多,工作也順利推展。所以只要改變想法,調整好自己的心,便能積極喜樂的生活,印證了生活是一連串美好修行的過程和經驗。
二、 念佛是感覺有人與我同在
法師提到當集中精神念佛時,當下的煩惱會被清淨佛號給取代,佛號就像一個通關密語一般,因為他與宇宙的頻率相同,很容易引起共鳴,雖然當場只是一個小小的示範,但是與我曾經擁有的體驗連結起來,深有同感,當我們教友齊聚聖堂內一起唸玫瑰經時,那種與主同在共融的感覺真的存在,心裡平安踏實,沒有疑慮與紛擾,記得前些日子公視在介紹錫安山時,看到那些被迫害的基督徒集體呼求上主,聲音彷若上達天體,令人震撼,人在軟弱無依時若能感覺有人陪伴在身旁,就不會害怕與徬徨。記得我第一胎懷孕要進入產房時,因為是胎位不正要開刀,我的母親在病床邊一直為我祈禱,並且握住我的手告訴我:不要害怕,主與你同在,聖母瑪利亞也會保佑你。叮嚀我,若害怕就唸玫瑰經;我想那就是與念佛一樣的感覺了。
三、 人要福慧雙修
修行主要仍以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,修行的內容會因個人的根基和因緣而有所不同,但不離以福慧圓滿為標的。佛家修行有「自修」和「共修」,自修是自我潛藏,從縮小自己開始來常養恭敬心,乞求佛法。共修是大乘所提倡,以團體集會的活動,靠大家的力量彼此相互砥礪,增長福慧。而修行內容分為二部分:(一)禪坐、止觀、念佛、持戒、課誦、抄經、禮佛、持咒、朝山等,(二)推行慈善福利工作、六度等。生活即修行,就像我們天主教常說的生活就是祈禱,每天生活的所行所事要能遵守誡命,藉由靜思退省來清明自己的觀念,參加彌撒、唸玫瑰經和參與關懷的行動來修福德和智慧,這學期我被撿選為「國中基測新量尺宣導種子教師」,需要到五所國中向老師們說明改變的內容,主題是嚴肅枯燥的,所以在兩個小時的演講中我把它加入了些軟性的訴求,呼籲所有教師們站在關懷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做出「福慧的選擇」,以愛心為出發點,將對學生有幫助的資料傳播出去,免除他們的疑慮和擔憂,專心做好準備,這不也是一種生活的修行嗎?
很喜歡法師所言的:修行就是把人做好。沒錯,做人不只要修身、修口,更要修心,若能成為一位身心靈整合完整的人,想必自是進入以下的心境:
「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 便是人生好時節」。而做好人便是要將好的行動放諸於生活,當然需要每天「對他人說出關心的語言和對他人表現關心的行為」,因為它就是誦經和禮佛囉!
留言列表